朱七爺 作品

第761章 鯤

  馬哲杞倒是能夠將設計方案更改成擁有足夠動力模塊的貨運飛船,還是那句話,他要綜合考慮飛船未來的使用場景,不可能設計一艘飛船僅僅只是為了運輸星門組件,在星門組件運輸完成後飛船沒有合適的使用場景只能停靠在港口落灰。

  為了讓鯤在未來能夠擁有更多的使用場景,馬哲杞為鯤設計了標準外掛動力模塊。

  每一個標準外掛動力模塊都是一個完整的核聚變引擎,獨立的引擎通過標準插槽與鯤的中央控制系統連接,接受中央控制系統的控制。

  一艘鯤最多可以外掛8個標準動力模塊來提供航行所需的動力。

  看到這裡,有同學可能就不理解了。幹嘛一定要設計外掛動力模塊?直接在鯤上設計更大的引擎不就好了麼?飛船引擎也不是每次都是全功率開啟的,完全可以通過控制引擎功率來實現不同場景下的動力需求,也不會浪費燃料。

  說的沒錯,只是你以為馬哲杞沒有想到這一點嘛?設計外掛動力模塊肯定是有它的好處的,不僅僅只是為了水字數……

  假設鯤本身自帶的引擎功率和外掛動力模塊功率一樣,那麼一艘鯤最大能夠擁有9倍標準引擎動力。

  現在有甲乙丙三艘鯤,外掛動力模塊15個,現在要運輸某個超大裝置。根據計算每一艘鯤裝完貨後需要6倍標準引擎來提供動力,那麼此時甲乙丙三艘鯤只需要各自外掛5個動力模塊就可以了。

  這麼看是不是要比直接生產9倍引擎動力的鯤要稍微省一點錢?

  另外,同樣是6倍標準引擎動力,採用外掛動力模塊等於讓鯤擁有6個引擎,如果其中某個引擎出現故障還不至於讓鯤停車,假如壞掉的是外掛動力模塊,危機時刻鯤還可以主動拋掉模塊來保證自身的安全。這也是船體內引擎無法做到的事情。

  鯤的設計就徹底解決了星門組件運輸的難題了嘛?

  其實並沒有,星門組件長100公里,寬1公里,厚達10米,這個尺寸遠不是貨艙大門僅僅只有100米*15米的鯤所能裝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