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灼灼不見青山 作品

第44章 陸機始擬誇文賦,不覺雲間有士龍

 “陛下,該讓人著手準備今年的恩科了。”

 清晏聞言臉色一肅,不由得開口道。

 “恩科……張太傅說過。

 但是張太傅跟朕說不希望今年開恩科。”

 “張太傅說今年開恩科有些欠妥。

 如今朕在朝堂上沒有什麼話語權。

 要是按照慣例舉辦恩科考試,怕是很難招到忠心於朕的人才。”

 我點了點頭,心中也同意老師的考慮。他的考慮是對的,現在各方勢力駁雜,的確很難達到以往恩科的效果。

 不過對於老師說的今年不開恩科的觀點,我是不贊成的,我認為無論如何今年也必須開設。

 “老師說的有道理,今年匆匆忙忙開恩科的確會浪費這次絕佳的機會。

 但是……”

 我故意賣了一個關子,沒有直接說反對的話,我想看看清晏對科舉以及新皇恩科的理解,到底到一個什麼程度。

 “但是什麼?”

 “陛下,認為恩科的開設是為了什麼?”

 “朝廷定下每三年一次科舉選拔人才已經夠了,為什麼還要再加設一次?”

 清晏想了想回答道。

 “當然是要招攬忠於自己的人。”

 “對,還有嗎?”

 “還有就是要鼓舞振興士林,讓天下萬民崇尚文學之風。”

 我笑著點了點頭,看來老師在和清晏這幾日沒有隻是單純地講授經史,而是根據現下發生的事情來因時施教。

 清晏看到我還在問他,還有嗎的神情,搖了搖頭說。

 “至於還有沒有別的,朕就不知道了。”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對著清晏解釋道。

 “還有就是要展示皇帝的威嚴和重視。

 恩科,是新皇登基後,都會迫不及待地做出的準備。

 這顯示了自己招攬人才的權力,也是如張太傅所說的求賢若渴的態度。

 雖然朝廷明確規定有三年一科的律制,但是每次科舉的人猶如過江之鯽。

 可是能夠登榜的名額是固定的,真正能都金榜題名的又怎麼會有那麼多。

 大多數的學子即便是考入了會試,也難以出頭。

 可能在這裡你們就要說了,哪怕只是個舉人,也是有功名的。

 這句話沒錯,這一點我也承認從童生開始,這些學子就算是身帶功名了。

 可是陛下想想,在一個進士與一個舉人之間,陛下會選擇哪個人?”

 清晏回答得毫不猶豫,沒有絲毫遲疑。

 “當然是選擇進士!”

 “是啊,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我們大家都會選擇那位進士。

 這就是根由,因為他們考上來不是自己想做官就做官的。

 他們努力這麼些年,到頭來還是要被人挑選,挑中的得個好位置,用心幹,或許可以實現他們的目的。

 而那些挑選之後被剩下的,乾的大多是苦差事。

 這是進士的待遇,至少他們還可以被陛下看到,被陛下挑選。

 而那些沒有通過會試的人呢?

 他們怎麼辦?

 他們就真的沒有才學嗎?

 不是,科舉考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運氣。”

 “運氣?”

 “運氣也是考試的一部分嗎?”

 清晏有些疑惑,我看了眼一直在旁邊站著的馮公公,因為我的角度很好,我看到了他眼中閃過的一抹若有所思。

 我知道馮喜一定是想到了什麼,他一直都是一個能夠控制自己表情的人。

 如今做出這樣的神態,一定是心中大有觸動,不然也不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了真實情緒。

 但是他現在的表現並沒有對我和清晏不利,所以我也就裝作沒有看到。

 “運氣也是一個人實力的一部分。”

 “很多人他們無論在學識,年歲,家世上面幾乎找不到什麼差距太大的地方,可是他們最後得到的結果卻不一樣。

 舉個例子來說,有兩個進京趕考的人,他們一路上做伴,同吃同住。

 他們學問不相上下,身體也很好,沒有什麼疾病困擾。

 他們到了京城一起進了考場,可是他們卻一箇中榜,一個沒有。”

 清晏很驚訝,他迫不及待地問我。

 “那是為何?”

 “因為他們在考場裡面坐的地方不一樣。”